社会主义显著特征思考自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关注。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仅要从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理解,而且应该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高度来认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年,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总理差猜时就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8页)江泽民同志也是从发展道路的视角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他在**年10月25日同布什会谈时指出:“我们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说这种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对中国适用。”(《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26页)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来愈表现出和平发展的特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在与国际环境的互动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截然不同于世界主要大国所走过的传统现代化道路。自从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的现代化,都不是通过和平发展,而是通过海外殖民、对外掠夺、扩张乃至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来实现的。与此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怎样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又怎样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要主动应对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运筹同各大国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逐步解决存在的分歧,促进相互关系的健康、稳定和发展;就是要坚持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以“睦邻、安邻、富邻”为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同所有邻国的睦邻友好,进而推动亚洲乃至亚太区域合作第1页共4页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程度健康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夯实我国外交的根本立足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磋商,支持其正当要求与合理主张,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为争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贡献,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防止大国主义倾向。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我们自己永不称霸。我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我们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而又按趋利避害的方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来认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但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必须有一个对外开放政策,特别在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金流动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时,更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着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又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时,我国在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果断地确定了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针。所谓“利”,是指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通过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得到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所谓“害”,是指由于经济全球化发生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往往容易受害,应当注意避免。这就使我国有可能依靠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并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和平等竞争中实现双赢互利。国外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找到了摆脱西方制造的全球化陷阱的唯一正确道路”,因为中国是借助于西方和西方的规则走进世界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外部投资,提高了自己在世界生产领域中的比重;因为中国不是通过意识形态和军事对峙,而是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