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演讲提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1.我为什么改题目。通过协商达成民主,这也是我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解,也更能表达今天的主题,那就是——协商。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我们往常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区别:人们一谈到协商制度,一般想起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一种更广泛的协商民主,不仅仅存在于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之间的政治协商,而是在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民主协商,他的重点在于协商,通过各类协商使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实现,从而达成社会各方面的合理要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述:我认为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还只是一个构想,首先,什么事制度。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根据我的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流程,和规定,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新的行政导向。简而言之是有问题,先商量,谁对听谁的,再进行决定、实践,听取各方意见,互相补充,互相监督。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使他有特色。选举制。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西方投票率屡创新低,原因是什么。最大的原因是议案由个别团体及个人编写,议案并没有维护大众利益,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要求,一份与我无关的议案,人民只愿笑而不语,也许你觉得无关痛痒,但一些政治流氓的坑蒙拐骗,恶意煽动,就像《纸牌屋》中的总统弗朗西斯一样,为了做出所谓的政绩,恶意挪用风暴应急资金,险些使沿海居民死于非命,鼓吹自己的就业法案,玩弄那些朴实的人民于鼓掌之中。想想看,你被他们随意戏弄,任意宰割。而你决定奋起反抗时,他们却用着所谓的“合法途径”使你一第1页共4页无所有,变成阶下之囚,你被人拖着走向大狱,只能痴痴的望见他们在权利的屏障后面丑陋的嘲笑,他们不仅夺走了我们的纯真,还践踏着我们的善良。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和吉登斯都认为,仅仅把民主理解为选举和投票,这种以工具理性为基础,容易被非理性和私立为主导,难以真正展示公民精神,他们主张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向“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转型。他们一致认为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仅局限于选票、投票、请愿等,参与者应该在充分掌握信息,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和决策程序公平的条件下,对公共政策进行公开讨论,进而提出可行的方案和意见。早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不但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将之付诸于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不包含国民党等顽固势力)大体占三分之一。因为‘三三制’这种政权规定是用简单的数字表现出来的,所以异常明确,容易使党员及各界人士了解和执行,并以之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来对照比较,权衡其利弊是非。”正是通过这种鲜明对比,使“三三制”在党外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其抗战热情。共产党“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应“互相信任、相亲相爱”,“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民主恳谈”始发于1999年6月的温岭,最初的乡镇党委、政府与群众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共同协商,发展成公民自觉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共事务的新型基层民主形式,它包括地方政府决策的公开听证会、干部和民众的平等对话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沟通会等。“街道议政会”是基层政府第2页共4页与公众协商对话的另一制度创新。提民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建议,及时给予答复或办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的利益,改善了民众的生活环境,从而密切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双述双评”首创于杭州余杭区的“双述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