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林庚•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结构•2、掌握“木叶”与“树叶”的艺术特征•3、深入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会具体分析运用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研究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阅读课文,明确写作思路正音袅袅照浦褒扬灼灼亭皋寒砧涔阳万能锭言筌窸窣柳恽林庚niǎopǔbāozhuógāozhēncéndìngquánxīsūYùngēng袅袅——灼灼——寒砧——亭皋——萧萧——疏朗——窸窣——冉冉——缠绵——绵密——迢远——相去无几——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柔和紧密的样子。遥远。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在诗歌研究中,作者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文题当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明确:①古代诗歌中,“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②“木叶”就是“树叶”。(2)既然“木叶”就是“树叶”,为何用“树叶”不能如此受到钟爱呢,二者有何区别,请找出具体阐述“木叶”意味的语段。明确:4—6段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文本探究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明确】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比较:比较:““木木””和和““树树””的区别:的区别:“木”—木头、木料—树干(疏朗)—落叶—秋天—离愁别绪—悲“树”—繁密叶子—浓荫(绵密)—不是秋天—不是离愁别绪—不悲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明确】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①“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②“树”→满树的叶子→浓阴→不是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学习研读第二部分,并加以归纳。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木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微黄干燥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场合:秋风叶落“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第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3、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研读4-6段,说说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1)特征:树: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木: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2)意味树:饱满木:疏朗(3)场合树: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木:秋风叶落“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的区别:说说”树叶”与“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