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案)明镜中学:刘海燕【学习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建议】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 2、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来作“引子”进行迁移性练习的好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借以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学习过程】一、关于意象关于意象,有许多定义,这里讲常见的一种。意象一般指某种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富含意蕴而想象,能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意象有一种暗示性,看到它,会有相似的联想。春联: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讨论一下,松、竹、梅、桃、李、杏的暗示性意义。再如:“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 李清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姜夔《扬州慢》)说明它们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这些例子中的雨都暗示忧愁的情绪,给读者一种很凄美的感觉。(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雨是很寻常的一种自然事物,为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 》就知道了。二、默读全文, 理清结构。用心 爱心 专心 三、研究探讨。根据讨论题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把重要字词句子摘录在书右。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提示:同: 异: 2.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树叶 木叶 落叶 3.第 4、5、6 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