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路线教育回头看”总结——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周胜春我们农村学校家校沟通说简单就简单,作为高中家里基本都有监护人;说难也难,难就难在在家的监护人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班上三分之二的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搞好家校沟通比较难。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道是:“独翅难飞”、“独轨难行”。学校深知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方能形成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及指导。每学年,学校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召开家长会,或为家长提供成功家教的经验案例;或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重大事件和成果;或向家长宣传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或提议家长配合学校参与各种亲子活动、创建学习型、书香型家庭;向家长通告学校每期工作的思路、家长应注意的事项等;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把握每一个环节,抓好落实,促使每一个活动都扎实有效的开展。二、积极组织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理解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我校认真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在召开家长会时成立家长委员会,负责学校和家长间的联系沟通;聘请郭中录、王俊智、杜锁劳等老教师和派出所司法干警李建华、伍凤泽等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为家长和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家庭教育和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知识。2008年12月份,我校开展了书香型家庭评选活动。很多家长都能和孩子共同读书,共同提高,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2009年4月17日,我校邀请广州英豪教育研究所首席高级讲师宋丹老师给全校家长作《将成功传给下一代》家庭教育专题报告,该报告就是让所有的家长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长要彻底转变观念:家长是孩子的教育主要责任人。该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长明白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每学期初举办“家教专题知识讲座”,帮助家长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杜绝家长盲目给学生加压悬奖和重智轻德的现象,讲怎样做一个合格家长,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合格学生,帮助家长去掉言行的弊端,避免对孩子产生偏导、误导,及其他一些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家长自身素质,使学生家长同老师一样做到言传身教。激励家长参与竞争,树立家长榜样,为了激励家长,搞好家教的兴趣和热情,学校每学期都以班级举办一次评选“好家长”活动,让家长、教师、学生欢聚一堂,由学生讲述具体事例,大家各持己见进行评议,评出好妈妈、好爸爸,再让这些好家长,介绍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成功经验,现身说法,使家长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开展习惯养成理论知识培训,让家长树立“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等观念,多层次沟通交流,帮助家庭形成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亲子共同遵守,父母以身示范,让孩子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有效的补充和强化。总之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热情,使家长参与思考,受到感染,深化认识,使学校对其孩子的教育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并做好其教育工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留守儿童增多,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也成为了当前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我校组织教师对当地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社会调查并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调查研究,我校从立足农村,服务农村,力争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大局观念出发,认真研讨,于2005年8月多方筹措资金盖起了高标准的餐厅、彩钢宿舍,开办了寄宿班,解决了当地留守儿童求学困难的难题,并开始了大胆探索教育新模式之路。在寄宿班管理中,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在一起研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选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寄宿班学科教师。学生就餐有食谱,科学搭配,营养丰富,餐餐不重复,吃饭不限量;学生生活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