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的内心游戏(Theinnergameoftennis)《网球的内心游戏》,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翻译者。原著:W.TimothyGallwey(美国)为什么译《内心游戏》这本书不只一个人问,这里顺便说一下。首先它是一本好书,在同类书中印数算多的,据说虽然不过100万左右。说它是好书,并不是它讲了比别的书更高级的真理,而是它找到了一个表达方式,让东西文化或哲学得以从另一个角度交流。比如认识自我这个命题,以及潜意识(我2)和意识(我1)的关系很多人都在讲,道家有元神识神的说法,佛家更是弄了个八识,以及什么唯识,唯心,唯物,这些我也不懂,如果单是概念,我可以马上帮你们在百度上搜索,所以不要来为难我。同理,还有荣格的什么集体无意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整得相当复杂。禅最怕麻烦,讲什么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现在又流行成功学,开发潜能,NLP神经语言学,老子一句就把他们批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听懂老子这句话,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不知道这些高深的概念,并不影响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和打网球。但人总有交流的冲动,总在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更有效地分享自己的心得,《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又名《物理学之道》是从物理学的发展进程来和那些神秘的道禅进行比较说事,《网球的内心游戏》明显更大众化和视觉化,通过网球来说这些麻烦的问题个人觉得还很靠谱,并让我们看到东西文化的融合。网球就是个球,无论在西方人的眼里还是东方人的眼里,我主张赤裸裸的人去面对赤裸裸的球,没有那些教条,没有对错的标准,这个球不信就不能打了,没有标准而自然生成的动作,一定会是错的?按教条学,一定能学到正确的?这样说有点极端,但应该是有个平衡在这里面。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打球,当然能顺便了解打球方面的事,而是在于认识自我这个终极的命题。一旦认识了自我,好多事就方便了,包括网球、小孩的教育、夫妻关系、工作等等。本书的重要附加值,为先球感后姿势之类的网球教学法,比如简易法,提供了支持。我也想用他来吓唬一些人,这个就宜早不宜迟,因为当时所谓传统法和简易法的争论有点过于口水化了。最重要的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这段时间有空。想找点有意思的事做,于是就做了,顺便也可以弄点点击率,出出风头之类。导言每种游戏或活动都包含两个部分,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或表面的游戏就是和外在的对手进行对抗,并超越外在的障碍,达到一个外在的目标。以网球这种游戏为例,外在的障碍就是为战胜对手必须尽量将每个球打出好的落点和速度,同时减少失误,这样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甚至赢得最后的冠军。对于掌握这种外在的游戏,很多书都提供了不少的指示:比如如何引拍、挥拍、随挥。以及眼睛、头、手腕、小臂、大臂、肩、腰、腿、髋等等,甚至脚尖各自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事实上,我们当中很多人都发现这些指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比学跳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人家如何跳,然后跟着音乐去找那个感觉,第一次可能脚出错了,不要紧,慢慢地你就找到那个感觉了,先是脚的顺序对了,手也跟着动了,胯也跟着动了,接下来,就是多跳,然后熟能生美了。很少有人去看示意图,先左脚45度跨一步出去,然后右脚如何如何……这个习得过程我们基本不思考,只是用我们的身体去感知和模仿别人的身体,意识很淡,基本不用意识去指挥,音乐一响,身体自动地动就行了。译者注)这本书想要说的是,在尝试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这些外部的指令,而忽视相关的内在技能习得规律,是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的。内在的技能习得规律我们这里暂时称为内心游戏。这种游戏发生在球员的内心,内心游戏所面对的对手是自己,障碍表现的形式是,专注力的失去、过度的紧张、不自信、习惯性自责等。简言之,就是要战胜所有妨碍我们“正常”表现的负面心理习惯。我们经常疑惑,为什么昨天还打得非常好,可今天却相当糟,为什么在比赛中习惯性紧张,或者总是打飞很容易的机会球;以及为什么改掉错误的习惯要花那么久的时间,更不用说要学会一个新的技术。在内心游戏中所取得的胜利(战胜自我)可能不会让你赢得更多的奖品,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