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名称:《归园田居》授课教师:冯铁晶教师单位:永吉七中《归园田居》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还要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诗人所描绘的诗画的田园。过程与方法:1.课前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搜集有关田园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能够用一种宽阔的视野来欣赏田园诗作。2.吟诵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赏析诗歌。情感与态度:通过反复的朗读吟咏,对田园诗歌的欣赏,真正体会到田园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园生活宁静以致远的恬淡旷达。一、自学天地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自号,谥号,入刘宋后改名。(朝代)、、。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派,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2.、背景了解陶渊明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因家贫不得不出仕谋生,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离职而归,弃官归田,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在农村中过着躬耕隐居生活。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三大类。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二、读诗歌,初感知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注意节奏,揣摩情感。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整体感知诗歌(根据注释和理解译诗歌)。:。三、小组合作探究1.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分别用几个词概括出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注意景物的特征,读的同时展开想象,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画面,请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提示:大家找出画面的语句,小组认真体会交流。)回答样式:(1).“我看到一个的画面,一个的陶渊明。”(2).以第一人称译文述文。(任选其一):。2.情感探析——为什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3.讨论:(1).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弃官归田?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授课名称:《归园田居》授课教师:冯铁晶教师单位:永吉七中(2).读出一种朴实(文风)和一种人格。现在大家来自由谈谈作者的人。用一句话准确概括。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四、用情读,品诗韵。(齐读)要求:1、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2、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一种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