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与折叠、制作模型等活动,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实物模型。3.能运用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考通过直棱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我们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思想。培养我们合作交流意识,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良好学风。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直尺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2探究交流发现规律活动3运用新知拓展训练活动4归纳总结谈谈收获回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引入课题。归纳比较,探索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性质。拓展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回顾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1):回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2):由蚂蚁吃到蜜糖的最短距离引入新课。(3):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性质。完成复习与回顾的知识。学生观察六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回答问题。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每个侧面是什么形状的?2.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3.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4.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分别与棱柱底面的周长和侧棱长有什么关系?5.底面是多边形的棱柱侧面展开图都是长方形吗?若是,第4问的关系还存在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开始本节课的探究,为学习本节课打好基础。学生由观察六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回答问题得到棱柱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直观感受。活动二:1、制作圆锥并计算其相关的量。(1)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6cm,圆心角为216°的扇形。(2)将这个扇形剪下来,围成一个圆1、让学生制作圆锥,使学生经历圆锥的侧面展开与折叠、制作模型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得出结论:圆锥的母线长恰是扇形的半径长,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棱柱、圆锥的主要特点,了解圆锥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掌握各个量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打好基1锥。(3)指出这个圆锥的母线的长,并求圆锥的高和底面的半径。2、经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21662180r3.6()rcm2、让学生经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过程,得到有哪些结论。础。活动三问题(1)解决问题1、完成圆锥、棱柱侧面展开图知识点的检测。2、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展开棱柱,通过比较得到最短距离是多少。(学生可以小组讨论)。能运用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合作交流意识,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活动四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作业: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整理与回顾。师生共同概括总结。教科书第136页A组2、3题。B组本节课首先让同学们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通过例题和练习初步掌握了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有关计算,完成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成就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