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感知传纪文学的特点,尝试写好传记文。2.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关心国事、甘于淡泊的品质。3.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重点难点】1.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2.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尝试写好传记文。【学法指导】1.独学::通读课文2遍以上,正字正音,了解传纪文学的特点。2.对学: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感受孙中山的人格魅力。3.群学:小组合作探究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传记传记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段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传主记述,叫他传,也有传主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1.特点:①纪实性②文学性③史料性2.类别:①自传②评传③小传④合传3.传记的阅读步骤(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通过传主的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思想;(3)理解作者对传主的评价;(4)通过分析作品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189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组建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1布衣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只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学习过程】一、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籍()贯卤()水美味佳肴()奢侈()裹()脚水泄()不通二、词语(解释下列词语)(A)推崇:布衣:不知天高地厚:血气方刚:水泄不通:甘于淡泊:三、整体感知1.“总统”前面为什么加“布衣”?两者是否矛盾?(B)2.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从中体现出他的什么思想?(B)3.再次细读课文有关细节,概括孙中山的形象。(B)四、合作探究:(一)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B)(二)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C)(温馨提示:可以从选材、表现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回答。)2(三)请你就“布衣亦可傲王侯”发表自己的看法。(C)【课堂小结】主题思想:(小组讨论归纳)【当堂检测】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字帖(tiè)卤(lǔ)水鸡扉(fēi)页侍(shì)从B、蔓(màn)延蜚(fēi)声追溯(sù)衙(yá)门C、下咽(yàn)瓜蔓(màn)商榷(què)街坊(fang)D、奢侈(shēchǐ)扼(è)要万顷(qǐng)铭(míng)记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常常是四菜一汤。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③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华丽宫殿。④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A.简单简单无需竟然B.简朴简朴无须竟至C.简朴简单无需竟至D.简单简朴无须竟然3.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B.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C.剪下辫子的人们人声鼎沸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D.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