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研究与对策摘要。公共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的热点,公共文化的四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公益性也逐渐被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人员所熟知。但是,如何深入研究这“四性”,以及实现这“四性”的路径在哪里,这些问题仍处在研究之中。本文拟就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以及实现均等性的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辅助性理论基础。关键词:公共文化;均等性;群艺馆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提出与发展在西方学术领域,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由来已久。经济学鼻祖亚当X8226;斯密(a.smith)较早论述了公共服务公平供给的问题,他在论述君主或国家的义务时提出并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认为公平的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义务和职责。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公共服务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内涵。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可以更为灵活地探索代替直接供应公共产品的方法,从而提供成本节约的政策结果。同时,要打破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垄断机制,利用市场化和私人部门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进入21世纪,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中不是扮演操舵手的角色,而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服务于广大人民,充当调解员、仲裁者的角色,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首次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来看,学术第1页共6页界与政府都对公共均等化问题有所涉猎,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和系统解决方案,但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二、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之一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要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为代表的“三馆”体系、广播电视体系、新闻出版体系等组成。本文暂不对广播电视系统、新闻出版系统进行讨论研究,而把重点放在“三馆”中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为该体系建立起了省(直辖市)群众艺术馆-地市(区县)文化馆—街道(乡)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这样的四级服务体系。从理论上说,服务的触角能够延伸到公众身边,这也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除广播电视系统以外唯一能够将服务触角最大限度延伸的体系。多年来,群艺馆(文化馆)体系在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产品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卓有成效。从20XX年国家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以天津为例,共设有省级群众艺术馆1家,地市级文化馆16家,街道(乡)文化站264个,基本做到每区(县)均有文化馆,街道(乡)均有文化站。20XX年,天津的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共举办文艺活动6353次,参加人员达到232.91万人次,举办文艺培训班次7198次,培训人次达到47.3万人次。并且,天津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还创造了多项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如XX县区的“文化杯”全国文学评奖活动、XX县区的“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等,这些品牌活动均受到公众的欢迎。三、现行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中,在执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无论地理位置坐落在哪里,一座实体文化馆的服务。半径都是有限的文化部在制定的全国各级文化馆评估标准中,特别提出了各级文化馆应设立在人口稠密区,以方便公众来馆参加活动。很多城市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比如上海就提出了“十五分钟文化圈”的理念,即公众从家中出发,第2页共6页步行15分钟能够到达某一公共文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