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开放式”的育人之路摘要:本文指出,思品课要冲破“封闭式、灌输式”教学的怪圈和课堂的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各科相互渗透;要确立教育教学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使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关键词:思品课开放式教学实践探究思品课只有实行开放,才能成为一池活水,得到正确发展。几年来我对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做了点探索和研究,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开放性的教师教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观念,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才能。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主持人、学习者、欣赏者的角色,去为学生服务。1.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实话实说》、《人生A、B剧》等之类的电视节目,收视率相当高,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思路,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教师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世界、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留下一点触动,在情绪上留下一点感染,在情感上留下一点体验。2.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教材的知识信息通过多种媒体充斥着社会;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新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新知识,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教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给学生满意的答案,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才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3.扮演欣赏者的角色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较准确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及学生容易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由前台转到了幕后。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课前,我向一名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要点,让他查看、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和同学的意见,然后给同学们上课。该生在讲课中,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用学生的语言、情感,诠释了祖国的尊严及重要意义,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很受鼓舞。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发言热烈,提出的观点、讲述的内容基本符合课文内容要求。最后,教师总结升华,画龙点睛,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二、沟通课本内外知识,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我们在使用课本时,就应该注意创造性的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思品课,三分基于课本,七分来自课外。我们的课堂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应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通。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教育内容应由大变小。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教材,引导学生关注了解重大国际事件;关心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热爱世界和平;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2.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形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