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县委组织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VIP免费

2024年县委组织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1页
2024年县委组织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第2页
县委组织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月19日,《人民日报》以《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为题,整版报道了XX省XX县区草王坝村原支书黄大发36年拿命修渠的感人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无数人内心最柔软的那抹情愫。历时36年,黄大发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一举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其人其事,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感天泣地,堪称时代楷模,尤其值得广大贫困地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一要学其不认命敢想敢干。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传唱千百年的民谣描绘出的恶劣环境让草王坝村很多人叫苦、妥协甚至认命。但黄大发从23岁入党、任大队长起,就一直把引水、修路、通电作为梦想,就一直想着给村里通水这件大事,更是用36年的漫长岁月拿命修渠,修成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水渠,完成了许多人一生都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可以说,他当干部的一生,就是敢想敢干、为民服务的一生。二要学其不惧短勤学善学。修水渠要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一群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农民,修修补补十几年,喝水的梦被反复拉扯、无情破灭。面对初次修渠失败的窘境和乡亲们的绝望与埋怨,黄大发冷静地总结了症结所在,没有文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功。壮志未酬的他四处求教、自学水利技术,54岁还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从零起步、从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使几乎是半文盲的自己最后变成了水利专家。正是这样的谦逊和执着,让他知耻后勇、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最终翻越了障碍、挺过了难关、学成了技术。三要学其不逃避苦干实干。有困难,党员干部要先上。秉承这样的信念,黄大发面对艰险打头阵、遇到难题自己扛。自学水利技术,带着简陋的测绘工具翻山越岭进行勘察;赤脚步第1页共2页行去炸药厂背炸药,脚板磨得破皮出血;看着离地300米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心惊肉跳不敢动工,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请来的专业施工人员也停下了手脚。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腰里栓一条绳子就翻了过去,完成了测量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小伙子们纷纷效仿、飞檐走壁、攻坚克难hellip;hellip;一桩桩一件件修渠往事,记载着这位年份英雄的足迹,像陈年老酒那样历久弥香。四要学其不徇私担责担当。干部在干,群众在看。黄大发这样想也这样做。于是,在机遇面前,他2天时间走了200里路完成项目审批;看着一堆皱皱巴巴的救命钱,他流着泪立下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来作保证,我拿命来换。为避免水泥被偷,他在车里睡了一晚;老伴儿想要一碗水泥补补家里破了的灶台,被他坚决拒绝,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贪。正是这样的履职尽责、敢于担当,衬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大气凛然,难怪多年来全村老百姓会毫不犹豫地把修渠集资的钱交到他手上,还都说放一百个心。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阶段,全面同步小康伟大目标渐行渐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当主动对标焦裕禄、杨善洲、黄大发、廖俊波等先进典型,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敢想敢干、勤学善学、苦干实干、担责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合格、争当标杆。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