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小学德育方法及其启示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和内容,使其从一个道德败坏、骚乱不断的岛国一跃而成政局稳定、公民和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是富有成效的。同时,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社会,华人占70%左右,并和我国同为亚洲国家,都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与侵蚀;新加坡崇尚儒家文化,注重用儒家伦理的精华去塑造其国民的品性,与我国有相似的文化根基与德育内涵,因此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本文仅就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希望从中得出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及对我国德育方式改革的几点启示。一、新加坡中小学校道德教育方法新加坡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既注重西方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儒家伦理的精华。在教学方式方面,新加坡十分重视吸取西方现代教学方式中的长处,注重东西方教育的结合,创造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德育教育经验。这些方法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1.文化传递法(CulturalTransmissionApproach)所谓文化传递法,就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积累下来的某些优良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它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累积下来的知识、规则或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所传递的价值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利用实例、生活事件、故事、诗歌等,引导学生进入所呈现的生活情境或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道德情境中,并通过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等活动教学法,使学生辨别正误、知道是非,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思想。这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已作了较大的变革,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较好的效果。2.设身处地考虑法(ConsiderationApproach)道德教育注意“人”与“己”之间的距离。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恐惧和不信任感,并鼓励学生在评论之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不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轻易下判断。在教学上,通过家庭、邻居、学校、朋友等的生活环境来分享共同问题的经验,从了解别人的动机、立场开始,培养每个人关怀他人的良好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法等,引导学生要有同情心,关怀和爱护他人,来达到教学目的。3.价值澄清法价值澄清法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而得出来的,它分为五个步骤:(1)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2)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3)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然后作出选择;(4)珍惜并愿意公开所作的选择;(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在教学上,为了避免学生以自己的好恶去作选择,而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指导,指出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或价值观,以“澄清”学生的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显然,价值澄清法所强调的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重在学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决策力的培养。价值澄清法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德育方法的不足,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4.道德认知发展法这是引进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德育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在教学上,采用道德两难困境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考虑,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说明原因,并聆听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而后作出选择。其特点是通过教学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由低层次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以不同的观点作出道德判断。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以上四种教学方法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