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经验做法交流材料近几年来,**市**区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坚持探索与实践同行,精品与特色同建,按城市社区、场镇社区、农村社区梯次渐进强力推进,逐步推演“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楼院和谐—小区和谐—社区和谐”五和谐的“构建模式”,让社区建设为创新社会管理助力,走出了一条和谐社区建设新路子,为实施市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促进和推动作用。该区先后获得了“全国社会建设示范XX县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在第**次全省民政会议上,区民政局被表彰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其主要做法是:一、科学设置,推行社区基层组织新构架(三)优化运行机制,强化对社区建设的管理。在社区管理运行中,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建立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六个工作组,为社区施行纵向管理、横向服务、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强力推进社区建设;二是将社区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各相关区级部门工作整体部署,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考核,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三是采取居民直选的办法,选好居民代表、小区单元组长、楼院长、社区民主监督委员会成员等,同时加强培训和管理,使其履职尽责;四是组织居民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完善自治章程,约束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五是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实行部门工作进社区,部门工作从以前的“四进社区”发展到“十进社区”,大幅度地进行职能延伸、服务下沉。二、夯实基础,搭建社区为民服务新平台一是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制定多个规范性文件,将人、财、物下沉到社区、有效地保证社区“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为城乡社区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第1页共3页二是为社区建设提供完备的功能支撑。严格按照省市提出的标准完善社区设施建设: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综合用房和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设置“五室两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社区“两委”办公室、综治警务协调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资料档案室、居家养老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宣传栏、公示栏、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定位是:一是社会事务管理和民生保障救助功能;二是医疗卫生防疫和计生功能;三是科技、就业培训功能;四是商业服务功能;五是宣传文化功能;六是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保障功能。三是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把社区建设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社区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等因素对社区进行分类,合理确定社区办公经费标准,每个社区每年办公费不低于3万元。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投入,特别是对集体经济薄弱社区和建设任务相对较重、难度较大的社区,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二是利用特殊党费援建之机,向上级争取资金1.03亿元,建设成2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社区阵地、144个远程教育站;三是抓住巴山新居建设项目的契机,协助区级各部门,把新型社区融入巴山新居公益事业中,为全区社区建设助力;四是鼓励有实力的老板善捐或来我区投资、打造社区,投资开办二、三产业企业、开办社会化养老院等,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五是建立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调动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高政府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按照城市社区7至9人、农村社区5至7人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选齐配好居(村)民小组长、楼院长并落实考核措施。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多渠道选人用人,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等方式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逐步实现“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一社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加强社区为民服务的工作力量,增强政府为民服务的活力。第2页共3页三、优化服务,实现社区统筹管理新模式一是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准入制,将党建、文化、社保、法律、警务、卫生、计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