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星之翼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评定量表(内部资料)1黄骅星之翼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目录A:测题及补充测试步骤………………2-27B:测试材料……………………………28-29C:仿画部分评发标准…………………30-35D:图片指认及指导语…………………36-57E:评分及年龄当量表…………………58-59另附:记分单及测试侧画图2黄骅星之翼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A:测题及补充测试步骤1A任务:拧开泡泡瓶盖材料:一瓶肥皂泡液,吹泡泡的杆3黄骅星之翼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实施:把泡泡瓶放在桌上说,“这是泡泡瓶”。把瓶子递给孩子,向他简要说明去拧开盖子。如果他不能打开,就做一下示范,然后再次让孩子拧开盖子。功能领域:精细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自己能拧开盖子。中间反应:孩子未能设法拿掉盖子,但似乎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通不过:孩子未能设法拿掉盖子,而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或者即使在给做示范之后也不试着去做。1B任务:吹泡泡材料:同1A实施:给孩子示范如何吹泡泡,向他说明要照着去做,然后把吹杆递给孩子。功能领域:精细动作评分:通过:孩子吹出了一些泡泡。中间反应:孩子虽未能设法吹出一些泡泡,但似乎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如把吹杆靠近嘴边、收拢嘴唇、吹等)。通不过:孩子未能设法吹出,而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或者即使在示范之后也不试着去做。1C任务: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材料:同1A实施:在实施项目1B(吹泡泡)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在示范过程及孩子试图完成任务的时候,注意他是否用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功能领域:知觉(视觉)评分:通过:孩子目光明显追随泡泡移动.中间反应;孩子对泡泡有短暂的注意.通不过:孩子不能或者不设法用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2任务:不适当地察看三个触摸块实施:把三个木块放在孩子面前,向孩子说明去察看这些木块,然后注意孩子对木块的反应。材料:三个触摸块(毛的、糙面的、刻有凹槽的)病理学领域:感觉评分:没有:孩子能对这些木块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问这是什么,或看、摸,或拿来堆积木)。轻度:对木块表现出某种过分的兴趣。重度:对木块作出不适当的反应,表现出一些古怪的或过分的感觉兴趣(如尝一尝、闻一闻、困惑地触摸等)。3A任务:操作万花筒材料:—只万花筒实施:给孩子做示范如何看万花筒以及怎样转动底部。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然后将万花筒给他。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这一动作去看万花筒并转动底部。中间反应:孩子设法去看,但不会看万花筒,或者不会转动底部。通不过: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看万花筒或转动底部.3B任务:无利眼材料:同3A实施:在进行项目3A(操作万花筒)时,注意孩子是否明显地展示出利眼。如果孩了用一只眼睛靠近万花筒,然后换另一只眼睛,就重复这项任务。即递给他万花筒,再次向孩子说4黄骅星之翼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明往里面看。接着注意孩子偏于用哪只眼睛或者不用哪只眼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一表头部分。病理学领域:感觉评分:没有:孩子如果己超过5岁,应能明显地展示利眼。轻度:孩子开始显示出有利眼的倾向。重度:孩子没有显示利眼。4任务:按手铃两次材料:一只手铃实施:把铃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引起他的注意(“注意我做了什么”)。快速连续按铃两次,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你来做”或“照我刚才那样做”)。如果孩子按铃一次或数次,就再次做示范,然后向他说明照样按两次.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按铃两次.中间反应:孩子能设法模仿但不正确(如按一次或数次)。如果需再次示范才能模仿正确,亦可评为中间反应.通不过:即使再次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按铃.5A任务;把胶泥搓成长条材料:胶泥实施:把一块胶泥分成两块,给孩子一块.示范如何把胶泥在桌子上搓成长条,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测试者,在桌子上把胶泥搓成长条.中间反应:孩子试着用类似的某种方法去搓胶泥,但未能搓成形.通不过:孩子甚至不设法去模仿或不能用所描述的方法去搓胶泥.5B任务:用胶泥捏成碗状材料:同5A实施: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把胶泥捏成碗状,然后向孩子说明照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