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敷设技术规范第1条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等现象。第2条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1)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2)3~10KV电缆应事先作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必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3)纸绝缘电缆,测试不合格者,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如受潮,可锯掉一段再测试,直到合格为止。电缆测试完毕,应用聚氯乙烯带将电缆终端密封后再用黑胶布包好。第3条在桥架或支架上多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方式划出来。以防电缆敷设时发生交叉和混乱。严禁电缆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损。第4条电缆在沟内敷设应有适量的蛇型弯,电缆的两端、中间接头、电缆井内、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度。第5条埋标桩:直埋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加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第6条电缆进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第7条电缆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支架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第8条多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2)不同等级电压的电力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4)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第9条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电缆首端、末端、电缆中间接头、分支处端应挂标志牌,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第10条电缆敷设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3)便于敷设、维护。(4)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第11条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的上下左右走向改变部位,都必须满足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形式多芯单芯控制电缆10D1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铠护套10D裸铅包护套15D钢铠护套2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20D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铅包30D铅包有铠装15D20D无铠装20D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20D注:D为电缆外径第12条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第13条电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易振场所,应采用能减少电缆承受附加应力或避免金属疲劳断裂的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1)在支持电缆部位设置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2)使电缆敷设成波浪状且留有伸缩节。第14条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第15条电缆穿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第16条非铠装电缆用于下列场所、部位时,应采用保护管或防护罩加以保护:(1)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场所的地坪以上2m范围、地中引出的地坪下0.3m深电缆区段。(2)可能有载重设备移经电缆上面的区段。第17条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3)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