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自我参考总结(通用)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心理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因而,它主要不是处理知与不知的矛盾,许多课程普遍采纳的老师讲授的方式显然对心理教育是不恰当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实际妨碍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此的目的,仅靠老师的讲授是无法到达的。唯一的处理途径主是: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直截了当地与受教育者的本身经历和生活经历相联络,为此,利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是必须的。我通过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表演、游戏、征询等多种多样的详细方法,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有关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处理征询题的方法:通过辩论、讨论、模仿,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二、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别需求为主。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是与受教育者现实的心理情况亲密相关的,要从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别需求出发来选择、安排教育内容,建立本人的逻辑系统。这个逻辑系统所针对的是学生个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征询题。能够说,什么要素关于他们的心理状态最具妨碍力,就应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而不应当是某种学科知识的体系。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要处理征询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开展。三、心理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今天,心理健康情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妨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非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怀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练轻心理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认识到小孩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小孩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征询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协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在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缺乏之处,比方,缺乏足够的耐心、情绪左右本人的言行、知识的贫乏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