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三年级设计之二文化创意产业街区设计指导教师:王承慧雒建利巢耀明吴晓刘博敏李百浩助教:蔡培祺(研究生)日期:2014.11-2015.01(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结构框架图关键词1——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信息网络社会而崛起的一批文化产业类别,最初与娱乐经济结合较为紧密,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等。它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科学技术为核心内容,强调创意和创新,实现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具体产业门类见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包括“广告服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和专业设计服务”。本次设计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为主,但不局限,也可融入其他适宜的文化产业。关键词2——文化创意产业街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方式非常多元化,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街区、文化创意产业社区”等多种类型,而这些类型各自又有多种亚类,难以统一概念界定。结合中国具体实情,一般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街区理解为:位于城市建成区,与文化资源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街区,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服务、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街区。关键词3——建筑组群建筑、建筑组群、城市片区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不同层级。建筑组群是设计合理的建筑单体依据一定的关系逻辑进行的有机组合,统筹考虑建筑本身与建筑之间、外部空间以及交通组织的关系。1、课程设置与主要目的:1.1设计位于城市历史城区、周边具有历史环境的文化创意产业街区。掌握建筑群体1空间space功能function结构structure环境siteⅠ建筑课题城市综合体立体复合呼应市场衔接消费高层建筑城市中心地区Ⅱ过渡课题建筑组群建筑组合文化创意产业街区层次结构城市历史城区Ⅲ规划课题城市广场景观体验契合景观休闲游憩景观结构城市开放空间Ⅳ规划课题城市住区调研策划综合功能与城市互动城市系统城市居住社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三年级设计之二组织的关系逻辑和技术方法。在小规模城市地段中延伸学习城市中的“空间、功能、结构、环境”互动的设计方法。1.2建立设计的文脉意识,包括时间脉络和空间关系。学习并掌握设计中常用的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在设计中融入文脉观念的方法。1.3了解文化创意办公及其配套服务的功能特点和空间要求,合理布局各项功能、有序组织交通和空间层次,构筑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1.4持续培养利用手工模型进行快速推敲方案的能力。培养快速入手,多轮反复,逐轮深入的工作习惯。培养图纸、模型、设计对象之间想象的能力和把握调整的能力。2、项目任务书:2.1基地概况基地A(东大东侧地块):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东侧地区,南京科技中心以南。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被划定为“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四至边界分别为成贤街、学府路、珍珠河和南京科技中心。南京科技中心高7层,集科技办公、创意产业、会议等功能于一体;地块中有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廷宝故居”。规划总用地面积3.23公顷。基地B(长江后街地块):位于南京1912商业街区北部,与未来城商业\办公区隔珍珠河相望。基地内部被一条城市支路划分为两个地块。四至边界分别为珍珠河、长江后街-太平桥南路、太平桥路和西侧支路。地块中要求保存一栋建国后建设的两侧院落式办公建筑。规划总用地面积3.64公顷。2.2技术经济指标容积率:1.0-1.1建筑限高:不超过18米绿地率:不小于20%在地上建筑面积中:(1)文化创意办公功能约90%。其中30%为独栋办公单元(1000-1500平方米/单元),70%为中小企业办公单元(200-300平方米/单元)。(2)配套服务功能约10%。含餐饮等商业服务(共500-800平方米)、小型会展(若干展厅和会议厅,共1600-2000平方米)和街区管理办公(共200-300平方米)等。停车位:根据《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2年修订)》配建,地面停车占5-8%,另设两个地库入口。建筑退建设用地红线要求:见南京市相关规定,参见地形图。2.3城市设计要求统一要求:(1)项目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街区,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