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唐诗五首》教案设计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背诵并默写五首唐诗。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感受其声韵美;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分析五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导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导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方法:诵读导学法、联想法、讨论法、点拨法。第一课时(总第12课时)导学要点:1、学习《野望》/王绩2、学习《黄鹤楼》/崔颢一、学习《野望》/王绩(一)初读1、范读(朗读录音)2、读准字音。东皋(gāo)徙倚(xǐyǐ)驱犊(dú)采薇(wēi)3、理解词义(读注释)③[薄暮]傍晚。薄,接近。④[徙倚]徘徊。⑤[犊]小牛。这里指牛群。⑦[采薇]采食野菜。后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4、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二)整体感知《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三)赏析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弃官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彷徨寂寞的心情。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四)问题探究练习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1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望无际的树林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牧人欢快地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诗人举目四望,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人,只好咏《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诗人此时弃官归田,躬耕东皋,本诗流露出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及避世退隐的心态。二、学习《黄鹤楼》/崔颢(一)初读1、范读(朗读录音)2、读准字音。黄鹤(hè)萋(qī)萋鹦鹉(yīngwǔ)3、理解词义(读注释)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⑤[历历]分明的样子。⑦[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4、作者:崔颢,唐代诗人。(二)诗意过去的仙人已经乘着白云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三)简析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四)问题探究练习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用“黄鹤”这一物象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首联借助仙人乘鹤的传说引出黄鹤楼。颔联由神话传说回到了现实,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