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的异同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但在工作实践和研究中却常常与高校德育目标混淆。文章通过分析两者的异同,指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育对象、根本目的和发展趋势上是相同的,但前者内涵更广,关注学生群体更多。两者应该同向发力,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目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日益得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但在工作实践和研究中却常常与高校德育目标混淆,还有学者认为,高校德育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厘清两者的异同,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其发展由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引领学生沿着正确政治方向适应与推进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并逐步完善的。在上个世纪的1980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为‘四化’培养人才这个中心来进行,要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1987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要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进入新世纪的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了如下的表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020年,xxx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部2020年2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可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与丰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道德规范、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二、高校德育目标及其发展高校德育目标相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言更明确一些,因为1995年就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德育大纲》),在该大纲中指出了高校德育目标。但德育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它既面向社会,又指向内心。德育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德育指道德的教育,源于西方。广义德育又称为“大德育”,不仅指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还包括心理教育等。《现代汉语词典》(2020年第5版)就将德育解释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大纲》将德育解释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高校德育属于广义德育的概念,其目标在《德育大纲》中有较明确的表述:“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