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支出管理制度中学支出管理制度第一,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在支出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为行为准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办理各项支出,不得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要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以及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防止和纠正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保证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必需的开支。第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有章可依、照章办事,是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综合性管理制度,如各项经费支出管理制度。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水电费、招待费、车辆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的管理制度。三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第三,各项支出要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来自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形成的支出,全部反映在单位预算中,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做到用之合理,减少支出的盲目性和损失、浪费、提高单位各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第四,厉行节约,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优化支出结构。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管理中,一方面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以较少的资金消耗,办理更多的事情;另一方面要从优化支出结构入手,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越加繁重,开支项目也h益增多,因此,要特别强调开支的计划性,以便使用较少的资金来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五,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经费开支的日常管理。第一,按照有关财务规定,严格审批制度。每一次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才准予实施。第二,完备财务第1页共5页报销手续。每一笔开支必须具有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并附有关批件,经办人签字,否则不予报销。第三,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各种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细化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第六,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与检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职能。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不能单凭预算金额超支或节约的绝对额来衡量评价其业绩,而应该结合业务工作量指标和岗位责任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以防止片面性。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效益出发,选择一些比较恰当的并能综合反映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效果。1.人员支出管理人员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费用开支。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支出。(1)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性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基本工资,是行政事业单位支付给工作人员报酬的主要形式,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劳动报酬。补助工作,是指工资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工作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地区的特殊性或民族习惯的不同等原因而支付的补助以及由于价格因素、超额劳动等原因支付的补贴、奖金以及临时工的劳动报酬。其他工资,是指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之外,发给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专业津贴、补贴、奖金等。加强工资性支出的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员编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工资性支出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直接影响工资性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人员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单位增员。未经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增加编制,更不得超过编制配备人员。第二,加强工资基金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基金管理制度,凡属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的报酬,均要纳入工资基金管理,并按照规定编制单位工资基金第2页共5页计划。工资基金计划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各有关开户银行按照核定的工资基金总额监督支付。第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津贴、补贴等个人待遇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资性支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