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3一、教材分析…………………………………………………………3二、学习对象分析……………………………………………………41.教学对象………………………………………………………42.知识基础………………………………………………………43.能力基础………………………………………………………44.学习风格分析…………………………………………………5三、学习目标…………………………………………………………51.知识与技能……………………………………………………52.过程与方法……………………………………………………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四、教学重点与难点…………………………………………………51.教学重点………………………………………………………52.教学难点………………………………………………………6五、教学支持条件……………………………………………………61.教法选择………………………………………………………62.学法指导………………………………………………………63.教学用具………………………………………………………6六、教学流程设计……………………………………………………6七、教学详细过程设计………………………………………………6八、教学评价…………………………………………………………12九、教学流程图………………………………………………………1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前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我们将教育信息化看作为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颖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主体化、多元化、社会化,这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各类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认识,在实践中钻研与贯彻,其前提是熟悉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因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包容量、增强教学的逻辑思维性、评价教与学的效果,能充分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更科学的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学习中尝试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三章的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这一内容运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制定出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三章的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Ⅰ)》的基础上,学习函数与方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中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分析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2点的联系,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函数的情形。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了解初等函数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描绘函数的图象,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探究,对函数有进一步的认识,解决方程根的存在性问题,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为下一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准备。二、学习对象分析1.教学对象本课是高一学生步入高中学习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内容,经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这些初等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对一般函数有了初等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但学生对其他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认识并不多(比如:三次函数),对于高次方程还不熟悉,我们缺乏更多的例子,让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