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营区规划和营房设计方面体现现代营房营区规划及设计作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建国50多年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屯兵、练兵、养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们更应当意识到新世纪之初是我军营区大范围内营房新建、改建、扩建、规划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阶段,尤其在新一轮营区规划工作全面展开之际,充分认识、合理运用新理念无疑将会对当前营区建设在完善指挥力、战斗力、保障力等方面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我军营区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1、营房设施陈旧我军营区全面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办公楼、礼堂、宿舍、库房因年久失修、功能不适应新需要、建材陈旧、急需重建、改造和更新2、营区空间混乱早期营区做是各自为政的“小而全”的建设模式,见缝插针、重复建设的多,统筹规划、长远规划的少,许多新建的宿舍、食堂、招待所缺乏整体布局,成为新一轮规划的绊脚石。3、配套建设落伍目前多数营区的水、电的配置年限较久、配置较低、设备老化,不仅存在较多故障隐患,也难以适应营区人口规模的增长和需求量的增加,经常出现高峰期限时供水、供电的问题,大大削弱了我军的保障力度。二、我军营区规划工作的要点1、统筹规划,强化功能分区比较完整的营区一般包括六大功能分区:办公指挥区,包括营区内的主要指挥楼、各科室、部门的办公楼、勤务连、警卫连;生活服务区,是满足官兵或家属日常生活、娱乐所需场所,例如礼堂、服务中心、卫生医疗中心等;官兵宿舍区,主要包括士兵宿舍、单身干部宿舍等;技术保障区,是保障营区工作正常运行的单位,例如车炮库、技术连等;军事训练区,是指为士兵训练提供的场所,包括体育馆、运动动场等;公寓区,指营区用于商品房建设,解决干部住房问题的区域。其中办公指挥区、官兵宿舍区、技术保障区、军事训练区作为军事禁区,管理相对封闭,而生活服务区和公寓区属于军事管理区和社会管理区,管理相对开放。2、整合分散空间,强化空间序列营区规划中精心设计营区大门、中心指挥楼、礼堂、体育馆这些标志性建筑,形成视觉中心;合理布局中心广场、集中绿地,形成相对开敞的景观节点和视觉轴线;适当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将官兵宿舍、食堂、库房这些利于集中设计的建筑相对集中,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组团空间,从而强化营区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形成富有起乘转合的动态空间层次。3、有效组织交通,合理路网结构1营区内一般通过道路进行分区,分区较多的情况下路网也较为复杂,且有时涉及到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社会管理区多种管理方式,需要分设交通出入口,因此营区内道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高效地组织各类交通路线使各个功能区既有效联系又相互区别(图1)。同时在确定合理的路网结构基础上,细化道路等级,确定主次道路,提高路面等级质量。4、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有效美化营区环境、营区交通组织营区自然环境不尽相同,或优越或为苛刻,但设计宗旨是一致的,即充分保留、利用、改造营区内一切能够美化的山坡、水体、绿地形成营区内的景观节点;采用适用的种植方式、类型使绿化树木做到高、中、低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快速生长与慢速生长相结合,平面和立体相结合,做到四季常青,季季有花;设计各类景观雕塑、座椅、水体、建筑小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资源,体现生态化。5、“图底关系”明确,整体协调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的关系营区建筑有主次轻重之分,其中标志性的建筑构成了规划中“图”的部分,而一般意义上的营房则属于规划中“底”的部分。明确“图底关系”需要考虑如何使办公指挥楼、礼堂、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设计得丰富、耐看、富有个性特征;考虑如何使官兵宿舍或其他辅助用房这些群体建筑,设计得协调统一,融入营区这个大环境。6、平战结合。扎实作好基础设施建设营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做到“七通一平”,“七通”指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六种管通和道路的贯通,“一平..”指平整土地。营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我军战斗力和指挥力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现状与发展相结合,地方与军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