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全面解读,中学生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部编版教材2012年3月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才编写完成,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的一套教材。一、“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特色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这是第一点。2、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3、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4、教材在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编写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二、部编版语文课文有哪些变化?1、课文数量减少“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总体来说是有所减少的。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2、传统文化篇目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这次新教材的更换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而尚未沉淀的“时文”则相对减少。3、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4、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部编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与此同时,这次部编版的编写,对某些课文同样也是做了改动的。凡是改动过的,都在注解中说明。对某些原作做少量必要的改动,并非显示编者“高明”,主要是为了适合教学的需要,另外,对原作某些显然不规范的词句(不是指文学性的表达),也会改动。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课文,为了认字的安排,改动是常有的。三、“部编版”语文教材预示着什么1、更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部编版教材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2、更加注重体现语文只是体系和能力点在此之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3、更加注重激发兴趣和拓展阅读部编版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示范读书方法为主,每次重点学习一种读书方法。4、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此次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文言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比例大幅增加,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