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概况一、地理位置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汉代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县域跨东经111°24'至112°22',北纬33°35'至34°21',宽62公里,长86公里,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县城北距洛阳80公里。东与汝阳、鲁山县接壤,西与栾川、洛宁县吡连,南与南召、内乡、西峡县相依,北与伊川、宜阳县为邻。境内有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三大山脉,有伊河、汝河、白河三大河流,分别汇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全国罕见。是河南省版图大县、生态大县、旅游大县和传统农业大县。二、行政区及民族人口全县辖城关、田湖、闫庄、大坪、库区、何村、德亭、大章、旧县、纸房、饭坡、九店、黄庄、木植街、车村、白河等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148000户,总人口55万,农业人口49万。有汉、蒙、满、回、哈尼、藏、维吾尔、苗、壮、朝鲜、彝、傣、侗、景颇、土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2000人,满族、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的90%,分布在车村、德亭、白河。三、厚重历史及社会文明1嵩县历史厚重,人杰地灵。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积聚。炎帝时称伊国,春秋为陆浑戎地,汉置陆浑县,金为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为县,始名嵩县。嵩县境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景色天然质朴。中华第一相、烹饪祖师伊尹和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诞生于陆浑九皋山附近。伊尹辅佐汤王奠定商朝霸业。“程朱理学”的创立者程颐、程颢著书立说,传学布道,留有历史遗迹,名扬古今中外。陆浑地区自古雅士咸集,留下千古佳句。境内有桥北仰韶文化、老樊店二里头文化等古遗址39处。《史记·殷本记》记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诗经·小雅》记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欣然为陆浑题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题词:“陆浑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著名诗人藏克家题词:“陆浑历史留陈绩,探胜自古争登临”。两程故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人间仙境白云山(AAAAA景区)、原始林海木札岭(AAAA景区)、奇石秀水天池山(AAAA景区)和碧波万顷陆浑湖的“三山一水”旅游格局,成为河南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和华北生态旅游胜地。白云山景区在2005年“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2008年创建成功中国旅游强县、世界地质公园。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为白云山题词“中原名山”,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广春题词2“白云山秀佳天下”,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启功题词“人间仙境白云山”。嵩县目前是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县,全国水电暨电气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全省职教强县,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县,全国黄金生产八强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基地县,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钼工业基地县。四、公路交通嵩县交通事业发展势头强劲,洛栾快速由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全长约50公里。311国道(合峪—木札岭县境内长34.1公里)、洛栾高速(建设中,2012年底通车)、临木大通道(汝阳—木札岭,县境内长9.1公里)、南车公路(闫庄—陆浑—饭坡—黄庄—木植街—车村,长92公里)、上纸公路(汝阳上店—黄庄—纸房—县城,长32公里)、(老洛栾路田湖---闫庄---大坪--老城—何村—蛮裕—大章—旧县长94公里)、天山路(山峡—天池山长20公里)、天城路(县城—天池山长25公里)、嵩汝路(县城—库南—饭坡—九店—汝阳,长35公里)、(栗白路车村栗树街—白河,长21公里)、天白路(天桥沟—白云山长25公里)、桥白路(南召桥端—白河长25公里)等。3五、地形地貌及气候嵩县处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三面群山环抱,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隆起,海拔245-2211.6米,垂直高差达1966.6米。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00多座。白云山玉皇顶为中原海拔至高点,龙池漫峰为伏牛山主峰。汝河、白河、伊河三条河流及696条支流贯穿其间,3700多条沟壑纵横交错。全县3008.9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