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在高校中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从工作理念、内容、手段上实现创新,从而体现出其突出的各项效应。[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5—0069—03[作者简介]冯羽,南京工业大学讲师(江苏南京210009)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是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它是一个环节庞大且层次复杂的工作体系,具体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管理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及维护高校的稳定,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尤其是市场化进程要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而高校内部目前还普遍存在着体制不顾、运行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1.现有管理的模式陈旧今天的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寻找时期,他们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对待他们如果仍采取像传统的管理模式那样强调管,管理多、教育少,规范多、引导少,就会影响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达不到素质的全面拓展。2.对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反应速度较慢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正经历着一个大发展的过程,高等学校扩招一方面满足了广大适龄青年的教育需求,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短期行为,如盲目扩大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从而造成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同时,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学生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进行选择和被选择,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有些学生在竞争和选择面前踯躅,茫然,无所适从或缺乏必要的灵活变通,也反映了高校教育管理在职业定向方面反应迟缓。3.教育内客、方法、手段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象牙塔式的学习生活,而是积极投入学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因此,他们在向社会汲取营养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育工作者如何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国家、集体、人个的关系,找到个人同集体、社会的契合点,这是新形势下提出的严峻课题。另外,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呈现多元化,个体差异大,“问题学生”逐渐增多,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使之既要适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又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既生动、实际,又能以情感人,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从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缺憾中,可以看出,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生活、具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做人原则的合格人才,仅有制度规范、思想道德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寻找一个具体、明确,并能针对个体的易于操作实施的有效管理方法。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既能实现教育管理,又能促进个人自我发展、个性充分发展的手段,如今正在我国高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是新的社会条件下学校的历史责任,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二、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管理中的突出作用1.明确的目标导学效应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结合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科学地确定行动方向和职业生涯目标,并为之制定行动时间、行动方案和付诸行动的发展变化过程。早在1963年,心理学家洛克教授就提出了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洛克认为,只要人们将目标上升为自觉目标,目标就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它是完成工作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