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走出工伤维权的误区走出工伤维权的误区今年上半年,福山区劳动保障局受理的维权案件达到300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但昨天,记者采访时工作人员介绍,虽然企业员工法律意识提高了,但工伤维权还存在许多误区。想妥协,却换不来怜悯维权无法“内部解决”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生工伤后,许多工人为保住工作,唯唯诺诺,有的息事宁人,根本不与单位交涉,有的只向单位要点医疗费便心满意足。在福山劳动保障局受理的维权案件中,有20%的求助者是在没有得到企业怜悯的情况下,最终选择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的。事例一:被机器“吃掉”三根手指,仅索赔一万元,单位仍不理不睬,通过司法获赔7万多元李义(化名)是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去年3月家乡受灾,家中唯一的口粮地被大水吞没,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烟台打工。今年4月底,经人介绍,他来到福山一个建筑材料厂上了班。上班的第4天,李义在向机器中填水泥时,不小心将水泥袋子掉进了机器中,他迅速用手捞袋子,结果袋子没捞上来,自己右手的手指被机器搅掉了3个。李义说:“手指刚被搅掉的时候,我真的绝望了,我在烟台举目无亲,一家三口全指望我一人挣钱养家,好在医院还给我接上了两根手指。”李义出院后已身无分文,因为没钱,手指上的钢钉一直未取出来。无奈之下,李义向单位提出了一万元钱的赔偿,除了取钢钉外,剩余的钱用在养家糊口上,因为他一段时间不能上班,家庭没有收入。李义的要求遭到了单位的拒绝,该单位领导认为,他刚上了4天班,没给单位创造一点效益,出事只能由他自己承担。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在朋友的`指点下,李义只好求助于劳动部门。劳动局的工作人员从中调解,但该单位坚持分文不给。这种情况下,李义起诉到了当地法院,经判决,李义最终得到了7万元的赔偿。李义告诉记者:“现在找份工作不容易,我当初也没打算太难为单位,没想到单位无情。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按照法律规定,我能得到那么多钱!”事例二:帮同事调解矛盾受伤,索要两万元医疗费和误工费遭拒,通过劳动仲裁得到8万元面对工伤,石先生与李义的想法相同,想“内部解决问题”,但最终还是诉诸法律。35岁的石先生在一家公司当班长。今年4月份,公司在酒店举行宴会,他的同事刘某与人发生矛盾,被人叫到酒店外面解决问题。石先生担心刘某与人打架,便随同刘某一同出了酒店,没想到,在调解过程中被人捅伤。石先生住院后,家里完全乱了套,3岁的儿子、75岁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再加上他,所有的负担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无奈,石先生的妻子只能辞掉工作回家照顾一家老小。考虑到将来还要在该单位继续上班,石先生只要求单位给付医疗费和误工费2万多元,但遭到拒绝。单位认为石先生是在打架过程中受伤的,不属工伤,单位不应负任何责任。石先生却认为:“我明明是在工作中被人捅伤的,怎么能不算工伤呢?相持不下,石先生只好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问题,最终,他得到了8万多元赔偿。谈到工伤索赔,石先生深有感触:“员工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一方委屈、一方强硬僵持不下,选择仲裁记者采访获悉,在许多职工不懂得用“工伤”这个法律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武器为自己维权的同时,还有40%的案件,因为双方意见相差太大,僵持不下,走上法庭。事例一:女儿双休日上班遭车祸身亡,父母索要25万赔偿,结果通过劳动仲裁只得到8万栖霞市的小吴去年大学毕业后,在福山一家企业上班。今年4月份,她的班长辞职去了南方。小吴聪明、能干,又有学历,单位领导找她谈话,欲委以重任。因此小吴工作更加努力。一个双休日,企业经理给小吴打电话,让她牺牲一下休息时间,到单位学习。小吴一直加班到下午两点多才回家,没想到回家路上发生了车祸:小吴骑自行车行至福海路与北四路交汇处时,被横向驶来的小货车撞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得知独生女儿出事后,小吴的父母悲痛欲绝,随即向该企业提出25万元的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