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学设计2013-5-1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熟读成诵,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过程与方法:1.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2.细读:梳理文意,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语言。3.研读:比较阅读同类诗歌,体会何谓真正的乐观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李白豁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重点】1、当堂成诵。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难点】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李白隐居安陆时期的诗句导入,引导学生体会那一时期李白的精神风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停顿。2.解题:题目信息: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3自由阅读,提示学生按照“述缘由”,和“展风貌”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明确:述缘由:开篇至“大块假我以文章”;展风貌:“会桃花之芳园”至最后。而“述缘由”又分为两个小层次。提示大家找每个层次的领起词:“夫”“况”。三、细读文章,梳理文意(注:文言知识和文意梳理同步进行)需要强调的文言知识: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古今异义:为欢几何几何:多少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自然1大块假我以文章文章:美好的形象、斑斓的色彩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飞羽觞而醉月动词使动用法,使……飞动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参考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社;光阴,是百代的过客。而虚浮的人生像梦幻一样,能有几多欢乐?所以古人手持烛火在在夜间游赏,确实是有道理的。况且和煦的春天以绮丽的景色在召唤我,大自然又把美好的形象、斑斓的色彩提供给我。我们集会在这桃盛开,芬芳四溢的园中,畅叙天伦间的乐事。诸位贤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比得上谢惠连,只有我所吟咏的诗,有愧于谢灵运。幽雅的景致还没赏完,纵兴的高谈又转而成为会心的清论。张开美好的筵席在花丛间围坐,飞传羽觞在明月下醉饮,没有好的诗歌,怎能抒发我们风雅的情怀?如果谁写不成诗,就依照金谷园的旧例,罚他饮酒三斗!文意梳理:1.分析此次宴会的缘由(赏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序天伦之乐事”)重点语句赏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哪些字写出了春天特有的美景?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着一“烟”字,写尽春日阳气蒸腾花繁叶茂的景象(烟景)。这句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手法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拟人,写出春天多情的特点。明确思路:俯仰天地、纵观古今(比喻,生命短暂,光阴易逝)——抒发悲慨(人生漂浮不定,仕途失意,充满迷惘与感伤)——笔锋一转,欲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夜宴第一个缘由)——推进一层:写春光诱人,自然有情,我必得相应其召唤了(夜宴第二个缘由)。调子转为明丽。概括缘由:生命短暂,光阴易逝,人生如梦,漂浮不定,然而春景美好,自然有情,所以我要效法古人秉烛夜游的做法,及时宴饮行乐。齐读、试背2.赏析此次宴会的风貌这次宴会,在李白看来有哪些乐事?集会桃园,畅叙天伦之乐俊秀雅集,高谈清论之乐醉饮花月,酒杯频传之乐赋诗抒怀,依例罚酒之乐此次夜宴的整体风貌是怎样的?用两个字概括:雅、乐。哪一句将夜宴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飞羽觞而醉月”这一句哪个字用得最传神?“飞”,生动地写出了酒杯频传的情形,烘托出夜宴欢乐的气氛,而且,“羽觞”形似飞鸟,再用“飞”字,极其巧妙。仿佛酒杯都受了人的欢乐情绪的2感染,而有了灵气。最后两句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气度?洒脱豪放的气度。(补充酒数:石崇《金谷诗序》“罚酒三斗”。古度量:每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