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旧事》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领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4、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重难点:1、领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2、通过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2、说说观看的感受。3、导入:荷塘美,荷塘中发生的故事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荷塘,与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美景,一起回忆荷塘那让人难忘的往事。出示课题:荷塘旧事。(齐读课题)4、出示课件,简介作者朱自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出示课件,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字词,正音。(2)指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3、分自然段读课文。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三、再读课文,明确文章中心1、师导:同学们,这篇课文实际上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2、读课文找中心句。3、指名回答。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4、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讴歌的主题就是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从文章的题目就不难看出文章是从两方面讴歌这一主题的,即一方面是描写荷塘,另一方面是叙述旧事。四、读描写“大自然和谐的美”的部分,体会文章的语言美1、读中想像。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联想,把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画面,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2、读中悟情。你觉得描写荷塘的段落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荷塘的美景?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读中品词析句。(1)师导:同学们读了课文,荷塘美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写,使我们如见其形,如临其境。)(2)课件出示比喻句,一边读一边领会作者描绘的生动形象。五、课堂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幅美丽的荷塘风光图展示在我们面前。在习作中要学习作者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导:荷塘的美景让作者感受到大自然和谐的美,这种美让作者记忆深刻,那么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二、感受旧事1、师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叙述旧事的内容,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说说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之间的什么事。(荷塘嬉戏,溺水遇险)2、作者和小伙伴在美丽的荷塘中都玩了哪些游戏?(狗刨比赛、打水仗)3、(出示课件)从他们的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从小伙伴们的游戏中你觉得小伙伴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⑴学生围绕问题默读课文。⑵讨论交流。“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戏水时的快乐,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性格特点。“狗刨比赛”写的生动而传神,文中运用了两个拟声词“扑通通”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比赛后的“气喘吁吁”“昏昏欲睡”写出了比赛后的疲劳,同时也侧面描写出比赛时的激烈。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传神描写,反映出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而小伙伴们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性格中的淳朴的特征。如描写“打水仗”的情景时,“急速的水线”“点点白珠”等短语写出了战斗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游戏太有趣了,使作者得意忘形了,结果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请同学们默读作者遇险这一部分,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⑴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⑵讨论交流。⑶面对险情,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句子: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以“铁链”比喻有什么作用?(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当时在“我”心中,伙伴们的友情救助,倾情相帮是那么值得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