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摘要:学生社团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社团建设迎合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种社团有助于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检验,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关键词:社团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高职院校作为创新主体之一,要源源不断地提供社会所需人才,而社团为此开拓了一条有效渠道。学生社团以其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吸引广大大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提升能力和素质的广阔平台,也是求知、交友的重要场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人才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并能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生社团日益受到重视。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的补充和检验,利于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并从中汲取大量的经验,更好地巩固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整体观、大局意识、团结互助精神和服务意识;另外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对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帮助。1.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了广阔途径自主创新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建设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征程中,创新型社团有众多的发展契机,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应紧密结合国家在创新上的发展战略来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探寻和挖掘创新的着力点,作为创新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组成的社团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途径。1.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引导学生社团工作,科学定位大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成长成才方面的作用。高职学生社团具有自己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目标为社会培养懂技术、能管理,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依据学校专业特色,学生社团为建设和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2创新型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2.1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地位定位不高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领导和管理者对社团活动不重视。学生社团一般由学校团委负责统一管理。在实践中,学校把社团作为上级职能部门的协助团体,过多地安排自己工作内容。一味的服从使得社团只有服从权,没有决策权,严重影响了其个性的展示、才能的发挥。对高职专业型的社团而言,受专业知识能力所限,活动更少,更多的依附于上级管理部门,独特地位更难发挥。2.2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性、定位不明确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活动的层次也较低,与参与学生的期望和需求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學生社团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社团成员更新换代周期短,很多新策划新想法新创意被扼杀。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宗旨,仅仅停留在几个人的业余兴趣爱好,没有定位在传授技能或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往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一贯沿袭往年,毫无新意。2.3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群众性组织,大都具有组织结构松散、活动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但是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条例不健全,管理制度缺失,实际管理不到位,多数社团呈现完全自发与盲目发展状态。2.4社团结构不恰当,发展不平衡就某个层面而言,学生社团是社会需求导向在学校的体现。新时期发展起来的科技实践与社会服务型社团顺应了现代社会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需求。然而高职院校里学习、文艺娱乐类以及社会公益社团比重大,以理论学习、科技服务为主的社团微乎其微,组织活动也大都以文艺及体育为主,极少针对专业特性开展探究活动,很难提升学生的科研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2.5活动、场地经费不足学生社团主要靠会员的缴费和学校拨款,但都很有限。经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