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通过猜想,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人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2.“理清题意。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利用实物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1)26+14+26+14=80(米)(2)26+26+14+14=80(米)(3)26×2=52(米)14×2=28(米)52+24=80(米)(4)26+14=40(米)40×2=80(米)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4.“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5“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3.“想想做做”第6题。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