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VIP免费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1/6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2/6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3/6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案教研组语文组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周冠祥章节名称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授课班级14208、14209、14420、14421、14422、14423授课时间本教案课时填写说明:4上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16周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和领会课文内容的能力,理解文中阐述的观点。2.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抓住脉络,把握论证思路。3.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疑难的学习习惯。4.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2.理解“在建筑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建筑”。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学情分析本文语言雅致而又明白晓畅,内容并不深奥,也比较贴近与学生的审美层次,写作很讲究章法,是恰当处理“主题与变奏”关系的范例。但学生对古代建筑学知识了解不多,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多媒体主要学法与教法讲谈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课前准备】1.运用工具书,积累下列词语散漫零乱层出不穷万变不离其宗悠然自得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左睇右盼荒谬绝伦欲扬先抑杂乱无章2.通过阅读判断: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各是什么意思?副标题中的“通感”又应当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熠熠闪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它的设计者是梁思成夫妇等八位设计师;这庄严巍峨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设计组组长是梁思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人之一,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建筑教育家。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文章《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二、解题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12.课文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各是什么意思?副标题中的“通感”又应当怎样理解?明确:1.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2.“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本文以介绍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建筑是时空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又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3.副标题中的“通感”应当怎样理解?提示:注意把握修辞中的“通感”与本文之中“通感”的不同之处。明确:副标题中出现了“通感”一词。“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谈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这里“通感”不是修辞格意义上的“移用”“移觉”,而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次为初读课文,要求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基本意思。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主要说明艺术创作,尤其是具有“持续性”的作品,往往有一个重复与变化的问题。分四层:第一层(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同时阐明“持续性“的含义。第二层(第2—3自然段):以音乐作品为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