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来,怎么样,欢迎我吗?钱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姜堰有哪些名胜古迹吗?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姜堰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揭题:黄山奇松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3、理解奇的字义。(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3、惊异。4、姓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由谈家乡的名胜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一方面活跃课堂的气氛,一方面巧妙地引入主题,并用“情有独钟”一词为纽带贯穿前后,既理解了“情有独钟”这个词,又在运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二、初读感知,读词理文:1、生自由朗读课文。2、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来后稍加整理,就形成了一组词、一首诗、一篇美文。大家有没有兴趣读一读?出示: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山顶陡崖潇洒挺秀饱经风霜枝干遒劲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千姿百态神奇秀美指名读。3、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学生评价。是啊,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5、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选择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6、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7、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8、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的,这种写作手法叫作:选择典型。(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抓住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三、赏姿态美,悟精神美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