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湖南两省顶级名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份联合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易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B.用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及其危害C.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D.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答案】C【解析】【详解】A.金属铝因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内层铝被腐蝕,故A正确;B.酯类聚合物因易水解成小分子而降解,不造成长时间的污染,故B正确;C.塑料的老化是周其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C产物;D.苏打粉溶液显碱性,加入葡萄酒中,酒若不显蓝色,则为假红酒,故D正确;故选C。2.辉银矿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黑色硫化银。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下卷“五金”中记载辉银矿:“……形如煤炭,而不甚黑。付与冶工,高者六七两一斗,礁砂放光甚者,得银偏少。凡礁砂入炉,先行拣净淘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形如煤炭,而不甚黑”,是指辉银矿外形像煤,但没有煤那么黑B.“高者六七两一斗”,是指辉银矿中银的含量C.“礁砂放光甚者,得银偏少”,是指含杂质偏多的辉银矿,冶炼得到的银较少D.“凡礁砂入炉,先行拣净淘洗”中既涉及物理变化又涉及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形如煤炭,而不甚黑”,是指辉银矿外形像煤炭一样黑色固体,但颜色没有煤那么黑,故A正确;B.“付与冶工,高者六七两一斗”,是指从辉银矿中银的含量,故B正确;C.“礁砂放光甚者,得银偏少”,是指含杂质偏多的辉银矿,冶炼得到的银较少,故C正确;D.“凡礁砂入炉,先行拣净淘洗”是对辉银矿洗涤的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是A.盐酸、烧碱、食盐和水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碳酸钙、水和乙醇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C.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其水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D.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一定可以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答案】B【解析】【详解】A.盐酸是混合物,而酸属于纯净物的范畴,故A错误;B.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水是氧化物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正确;C.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看其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是导电性大小,故C错误;D.在复分解反应中,硫酸与硫化铜不能反应制硫化氢,因为硫化铜是难溶于酸的固体,故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所属物质类别进行判断,绝大多数盐属于电解质,部分氧化物属于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8g甲烷(14CH4)所含的中子数为9NAB.25℃时,pH=7的纯水中含OH-的数目为10-7NAC.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2O4共23g,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所得产物的分子数为2NA【答案】C【解析】【详解】A.常温常压下,18g甲烷(14CH4)所含的中子数为8NA,因为H没有中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故A错误;B.25℃时,pH=7的纯水,没有给出纯水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数目,B项错误;C.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2O4共23g,相当于0.5molNO2,NO3-NO2,根据电子守恒,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故C正确;D.因为2NO2N2O4,所以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生成2molNO2,因为有部分会转化为N2O4,所以使分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故选:C。5.半导体光催化CO2机理如图甲所示,设计成电化学装置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导线上有4mol电子移动,则质子交换膜左侧产生22.4LO2B.装置中进行的总反应一定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图乙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电能→化学能D.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O2+6H+-6e-CH3OH+H2O【答案】C【解析】【详解】A.若导线上有4mol电子移动,根据原电池的正极,2H2OO24e-,则质子交换膜左侧产生1molO2,没有状态无法计算体积,故A错误;B.装置中进行的反应是通过光能作用完成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