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方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3.阅读下图“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该图表明()①诸侯国主要集中在政治中心东部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周文化扩展至黄河中下游④姬姓贵族均分封在边远地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中书令5.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设置节度使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对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束缚了人们的思想8.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御史台②都察院③刺史④中书省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9.标志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是()A.中书一省制B.军机处设置C.三省六部制D.三公九卿制10.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有密切的关系。孕育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是()A.大河谷地B.大陆草原C.沙漠与绿洲D.海岛与山峦1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12.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3.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14.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A.枢密使B.知州C.通判D.转运使15.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6.中国隋唐时期的监察、谏议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杜绝了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②有利于国家统一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④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无上权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7.《新唐书》说得好:藩镇“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由上述引文你认为后代王朝应从中汲取的教训是:A.将领跟军队,应有合有分。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将帅,将领应按一定年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队之间流动B.将领的权力不能过大,不能大到朝廷失去控制的地步。不能把军权以外的行政、财政等权都交给将领,让他们私自任免文武官吏、征收赋税,任意扩充军队C.军事将领也要有监督。朝廷要掌握军事将领的任免权,此权不能假人,不能旁落D.要慎择将帅。在委任将帅问题上,就是要实行“疑人不用”18.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宗法制D.世袭制19.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多为藩属关系B.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C.城邦即为城市D.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20.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2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A.宗法制的衰落B.分封制的瓦解C.郡县制的实施D.世官制的沿袭22.和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良狗烹”相比,宋太祖采取了什么高明举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