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拓展训练评价单21.用某溶液浸湿滤纸后置于集气瓶口,以检验瓶中是否收集满SO2气体。则该溶液是()A.BaCl2溶液B.酸性KMnO4溶液C.KI淀粉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2.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C.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3.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B.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C.用KSCN溶液检验Fe3+:Fe3++3SCNFe(SCN)3D.酸性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2H2O=2I2+4OH-4.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气体试剂现象结论ANO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BC2H4溴水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SO2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有还原性DNH3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H3有碱性5.下列解释物质制备或用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用氯气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B.用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制取磁性氧化铁:2Fe+3H2OFe2O3+3H2C.采用铝热法焊接钢轨:2Al+Fe2O32Fe+Al2O3D.用氢氟酸雕刻玻璃:SiO2+4HF=SiF4↑+2H2O6.已知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为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D.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7.利用右图实验装置,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①②③实验结论A浓醋酸CaCO3C6H5ONa酸性:醋酸>碳酸>苯酚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H2O电石KMnO4乙炔具有还原性D盐酸Na2CO3Na2SiO3非金属性:Cl>C>Si8.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为单质,其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若丙既具有漂白性又具有氧化性,则甲可能是Cl2B.若甲是某种金属,则丁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C.若甲是某种非金属,且甲和丙反应可以生成乙,则丁可能是FeD.若甲是某种非金属,则丙可能是一种用于制备防火材料的物质9.某氧化物X难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Y,将少量Y溶液滴入盐酸中能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则X是()A.SiO2B.Al2O3C.MgOD.P2O15O2丁甲乙丙10.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过量的MnO2与浓盐酸反应B.过量的Zn与18mol/L的硫酸反应C.过量的Br2与FeI2反应D.过量的H2与N2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11.下列有关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C+NO2B.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C.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D.在1.0mol·L-1的KNO3溶液中:H+、Fe2+、Cl-、SO42-一定能大量共存12.25.(15分)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A.往烧瓶中加人MnO2粉末B.加热C.往烧瓶中加人浓盐酸(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mol·L-1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已知:Ksp(CaCO3)=2.8×10-9、Ksp(MnCO3)=2.3×10-11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移到中。(ii)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