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时 孔子的思想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时 孔子的思想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_第1页
1/3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时 孔子的思想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_第2页
2/3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时 孔子的思想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_第3页
3/3
孔子的思想(2017—2018学年天津市部分区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关于“仁”的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就是“和而不同”C.主张教育因材施教D.认为“过犹不及”【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人们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关爱他人。孔子所说的“爱人”,就是不仅爱自己的家庭、亲属,还要爱这以外的其他人。但是孔子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爱,最爱有血缘关系的人,后朋友,再后其他人。孔子的仁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但孔子主张仁爱有差别、等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有其阶级局限性。【解题必备】孔子的重要思想类别内容政治思想仁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提出“因材施教”等学习方法提出“温故而知新”等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A.依法治国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D.敬天保民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民贵君轻D.有教无类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正名”,是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即追求天下有道,故B项正确;依法治国与孔子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属于孟子思想,材料也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敬天保民思想,故D项错误。2.【答案】D3.【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以礼乐规范来约束个人,故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礼乐规范,故D正确;“克己复礼”并不是主张君主意志,故A错误;“爱人”之心对个人没有制度性的约束力,故B错误;内心自省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他律”,故C错误。故选D。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时 孔子的思想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