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2.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观。正因为有了它的引水灌溉,蜀地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4、与明清时期产生并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A.资金源于私人B.产生发展于中国近代C.受外商刺激而产生D.使用机器生产5.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6.“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有可能出现在A.唐朝B.宋朝C.汉朝D.南北朝7.“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8.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③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近代企业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服饰是一种社会符号。下列服饰能体现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特点的有①改良旗袍②长袍马褂③中山装④西装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1、在下列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中,到达过亚洲的航海家是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13.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4、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B.为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15.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16.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17.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是①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③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8.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社会环境未根本变化C地区分布不平衡D近代军阀混战1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0、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