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1.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2.(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产阶级向外商妥协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3.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据此不能得出A.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C.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5.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7.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C.“敢私铸铁器鬻(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D.“国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8.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A.传统农业的解体B.近代工业的兴起C.国际贸易的发展D.经济结构的优化9.下面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表。对该表反映的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10.1882年9月27日的《申报》曾记载:“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由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的商业模式11.1959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上,刘少奇神色忧虑。题为“呆板的人”的封面文章将刘少奇塑造成一个“呆板”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A.“文化大革命”B.中苏关系恶化C.个人前途堪忧D.“大跃进”运动12.“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吻合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3.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14.晚清时期,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大批汉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