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题按章(人教版)分类第十六章化学实验1第十六章化学实验35.(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实验)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答案]A。68.(2007年高考广东文基,实验)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答案]A。8.(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实验)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硫酸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D。[提示]①Br2易挥发,污染空气;②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可减少SO2的产生。10.(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实验)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答案]C。18.(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实验)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氧化性B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C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答案]BC。5.(2007年高考江苏卷,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答案]A。2第十六章化学实验2007年高考题按章(人教版)分类10.(2007年高考江苏卷,实验)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干燥Cl2(B)吸收HCl(C)石油的分馏(D)吸收NH3[答案]D。[提示](A)的气体进口错;(B)易倒吸;(C)的温度计应在支管口附近。7.(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实验-离子检验)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H4+: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答案]D。9.(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实验-基本操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答案]C。8.(20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6分,实验)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答案]C。2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0分,实验)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_____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