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B、铁犁牛耕——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2、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下列关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③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交换④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5、17世纪以来,荷兰和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原因是()A.都是岛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B.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C都是发达国家,率先开展工业革命D.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6、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A、可在夜市选购商品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C、白天可到城郊用纸币购买瓷器D、你会看到政府有关于“海禁”的告示7、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8、对于哥伦布达到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学说”D.找到了“无主地”9、中央电视台将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布衣服给演员穿。据此判断该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A.汉朝B.隋唐C.秦朝D.明朝10、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成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直接反映了()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B.唐朝的兵役和徭役十分沉重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D.唐朝地主对农民剥削严重1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D.由私人投资兴建13、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时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C.最早进行对外贸易D.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最早创办近代企业14、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合理C.社会结构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15、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4年1957年贫农、中农91.4%2.7%集体8.6%97.3%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16、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1851年降至五分之一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快B.工业化的快速推进C.对外移民的增加D.农业机械化的实现17、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