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①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含义历史观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中的特殊表现。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最本质最根本的东西,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对立。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①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对立是两种历史观最为根本的对立。②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到社会的内部矛盾中去寻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意志、理性,或者是“绝对观念”、“神”等“客观精神”。③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历史唯心主义则否认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把社会发展过程看成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的堆积。④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心主义则否认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张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一对立可以称之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3.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①宿命论主张历史发展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而少数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者。②唯意志论主张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切历史理论的主要缺陷:①它们至多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看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一句话,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②它们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认为历史由英雄人物创造。5.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发展缓慢,阶级关系被等级制度所掩盖,所以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很难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出其阶级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出其经济的根源。一句话,不能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中,找出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②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劳动的权利。他们一方面夸大精神生产的作用,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贬低物质生产的作用,贬低劳动人民的作用。同时出于维护本阶级利益的考虑,他们竭力把他们所统治的社会或说成是神和上帝的安排,或说成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从而完全抹煞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过程同自然发展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自然界里起作用的是各种自发的力量,没有人的主观意识的参与,因此,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是容易被人们把握的。在社会领域里,一切活动都是由人参与的,而人是有思想、有动机、有目的、有激情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物质根源被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掩盖着。如果看问题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容易发生困惑,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本来,社会的发展以意识为媒介,但却误认为以意识为基础。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构成。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的含义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②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首先,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恶劣的地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