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下列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其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A.甘B—23319B.琼A—39276C.鲁H—82236D.吉C-31538【答案】C【解析】鲁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时的诸侯国,山东省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西周分封制无关,排除ABD项。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郡县制度自秦朝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排除含有③或④的ABD项。点睛:中央集权制度以郡县制为基础,郡县制最早春秋战争时期出现,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因此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即夏商周时期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表现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特点。3.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B.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C.前后继承D.互为表里【答案】D【解析】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即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不同的政治制度,排除AB项;宗法制与分封制不存在前后继承的关系,排除C项。点睛: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即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通过宗法制首先确定在家族内的地位,这种地位延伸到政治领域以此分配政治权力,那就是分封制。因此,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解析】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故题干中的秦朝政府高官应为御史大夫,答案为B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C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5.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秦朝郡县制确立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因此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巩固贵族政治的需要,B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确立,这种制度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对巩固国家统一、管辖辽阔疆域起到重要作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能”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对材料评价的选项,最后确定不符合对此评价的选项6.下图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科举制实行的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B.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7.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