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期中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25=50分)1.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2.右图是2006年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卿大夫C.鲁国国君D.嫡长子4.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有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协助皇帝管理军务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宰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6.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宰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7.史书记载:“如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这种现象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8.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9.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的深刻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10.下列关于古希腊城邦的地理环境的相关说法,准确的是A.希腊半岛80%的土地适宜农耕B.港湾、岛屿众多C.散布在各地的城邦时常被强大的政权统一在一起D.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取决于其地理环境11.依据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民主,以下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A.公民克里昂的女儿B.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C.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D.雅典公民克里昂12.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工商业经济繁荣B.对外战争屡获胜利C.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驴象之争“四年大战一场,两年小战一场”文明的源头,孕育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14.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A.维系帝国统治的需要B.巩固共和国统治的需要C.外来移民的需要D.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15.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是征服世界最为持久的征服。”那些“征服世界的法律”源于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新敕》C.《查士丁尼法典》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1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因为它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维护了私有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17.2007年卡梅伦宣布就任英国新首相。布朗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A.他是下院多数党领袖B.国民选举产生C.国王直接任命D.前任首相推荐18.伏尔泰在某书中写道:“一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