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开学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2.《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一做法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C.目的是强化皇权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具有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4.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5.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6.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A.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B.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C.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D.唐朝中央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7.“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8.在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说明罗马法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B.推动了拿破仑对外不断扩张C.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D.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9.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10.《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11.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12.钱穆先生针对太平天国曾说过:“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提出《资政新篇》13.美国国会参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总统(政府)的提案,国会与政府可以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A.总统要对国会负责B.总统无权C.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D.国会拥有最高权力14.近代法国频繁地更换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反映A.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B.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15.华盛顿曾形容当时美国政府是“一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