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4.(6分)(2011•安徽)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①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②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③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④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A.①B.②C.③D.④【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氨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分析】根据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2+,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并且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Al箔插入稀HNO3中,不会钝化;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解答】解:A、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即溶液中不存在Fe3+,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故A错;B、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故B错;C、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硝酸会和Al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故C错;D、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故D正确.故选D.8.(3分)(2011•广东)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胶体的重要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专题】压轴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溴和NaOH反应,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C.生成NO,根据NO的性质判断;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解答】解:A.溴和NaOH反应生成NaBr和NaBrO,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上层无色,故A错误;B.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不反应,故B正确;C.生成NO,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故C错误;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BD.7.(3分)(2011•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水湿润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mol▪L﹣1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出去Cl2中的少量HCl【考点】试纸的使用;氨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净化和干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B.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C.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用橡皮塞塞住管口;D.根据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进行除杂.【解答】解:A.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否则会带来实验误差,故A错误;B.量筒不能用来稀释和配制溶液,故B错误;C.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塞橡皮塞,会导致试管内压强过大而将橡皮塞顶开,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C错误;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气分离,故D正确.故选D.13.(3分)(2011•江苏)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考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