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桥】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精练51.读图,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丝织业兴起B.规定商人入市籍C.出现铁犁牛耕D.推行均田制【答案】B【解析】由图中“代郡”“中山国”等信息可判断当时推行郡国并行制,由此确定时代为西汉,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规定商人入市籍,故B项正确;丝织业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故C项错误;北魏开始推行均田制,故D项错误。2.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答案】A【解析】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推动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推动庶族地主势力的扩大,而原本政权垄断在士族地主手中的权力固化现象日益引起庶族地主不满,九品中正制已不合时宜,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拉拢庶族,改变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应运而生,故A项正确;唐朝设立节度使,弱化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属于加强君主权力措施,故C项错误;“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属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措施,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3.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答案】D【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无法说明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故C项错误;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故D项正确。4.《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B.三角贸易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中国的影响。根据广州十三行新城发展的时间和贸易图中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即可知选择C项。5.下图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在这一局势下召开了()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D【解析】从图中斜线部分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基本上解放了全中国,说明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故D项正确;A、B、C三项时期中共统辖区范围没有那么广,故A、B、C三项错误。6.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A.中国革命道路的创立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C.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D.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一定的地理知识,阴影部分所处省份有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这符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故A项正确;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以延安为中心,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地点分别在东北、徐州、北平等处,故C项错误;对外开放新格局多在沿海地区,与本图阴影部分所处位置不符,故D项错误。7.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由于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故A项正确,可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可排除C项。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