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德智、德能)高一历史必修二(1—4单元)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中国的汉字充满时代的气息,具有时代的特征。右图这个字不能得出的时代信息是()A.耒为主要农具B.实行井田制C.小农经济为主D.属于农耕文明4.(2013·福建文综,4分)《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B.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6.《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7.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8.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极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9.(2014·太原高一检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10.(2014·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1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12.(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13.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14.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