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三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悠久,很早就把化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名世界的中国陶瓷、酿酒、造纸技术都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B.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D.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80年代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碘单质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B.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C.氨水、次氯酸都属于弱电解质D.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3.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4.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A.NaOHB.KMnO4C.KSCND.苯酚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HF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B.0.1molFe与少量氯气反应生成FeCl2,转移电子数为0.2NAC.1.4g由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0.3NAD.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含有CO32﹣离子数目小于0.1NA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将海带灼烧成灰B.除去氯气中的HClC.实验室制取NOD.配制溶液过程7.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Al3+、NH4+、Cl﹣、S2﹣B.由水电离得到的c=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C.0.1mol•L﹣1NH4HCO3溶液中:K+、Na+、AlO2﹣、Cl﹣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8.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Fe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Fe2O3溶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Fe2O3+6H++2I﹣═2Fe2++I2+3H2OB.0.1mol/LNH4Al2溶液与0.2mol/LBa2溶液等体积混合: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C.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6H++5H2O2═2Mn2++5O2↑+8H2O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3﹣11.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12.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r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1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A.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做还原剂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14.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A.AB.BC.CD.D15.在含有Cu2、Zn2、Fe3、AgNO3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mol铁粉,充分搅拌后铁完全反应,同时析出0.1molAg.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可以继续溶解B.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