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一.本周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等基本知识。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促进历史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农民从奴隶状态中摆脱出来,封建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驰,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物的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作用,以及以后各朝代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水利的兴修,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生产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都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各地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为了便于复习,我们把本专题分为:小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一)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1.春秋:2.战国:3.秦朝4.西汉:5.南北朝:6.唐朝:7.宋朝:9.明朝:10.清朝:(二)历代能够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战国: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③农田水利的兴修。2.秦朝:①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②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③灵渠的兴修以及中原铁器向珠江流域的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3.西汉: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②兴修水利。③张骞通西域和对外交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东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杜诗发明水排与王景治理黄河。5.三国:①三国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②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6.南朝:①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②南方较北方社会秩序稳定。③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生产。7.北魏: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8.隋朝:①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两都兴修促进了商业的繁荣。9.唐朝:①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改革生产工具,兴修水利。③发展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促进边疆开发。④对外交往,促进经济繁荣。10.北宋:①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和中央集权的加强。②注重推广生产经验。③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1.南宋:①南宋人民的斗争,打击了南宋王朝,阻止了金军的南下。②北方人民大量南迁。③南方较北方较为稳定。12.元朝:①统一局面形成。②民族融合的促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修治黄河等水利工程。13.明朝:①元末农民战争的推动。②明初统治者吸取元末农民起义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14.清初: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②清初统治者逐步调整统治政策,更名田、摊丁入亩。③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辖。④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三)对历代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调整的目的2.调整的特点3.调整的结果(四)古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般原因小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兴修3.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4.生产经验的积累①北朝: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之一。这部书直到今天还受到人们的重视。②明朝: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论述了有关农学理论,叙述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并介绍了当时欧洲的水利方法。宋应星在(开工开物)中,除介绍农业生产经验外,着重记述了纺织、制瓷、炼铁、火药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此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